Norbert Elias著,鄭義愷譯,2008。什麼是社會學(Was ist Soziologie?)。台北:群學。

導論

為了解社會學在幹嘛,人們必須能夠在思想中觀照自身並且察覺自己乃是眾人中的一員。p.5 …。眾多個人根據他們最基本的取向,對彼此的依賴與需要而相互結合,而且據此還進一步以多少不穩定的、各式各樣的權力平衡建構起相互依賴的織體或形態…。任何這樣的人,都如同人們以客體化的方式所表達的,是一個「自我」或者「我」。而每個人自身也都在這類人之列。p.8

之所以會有這種(結構外於並超乎自身)想法,有多方面的理由;在此只需指出應在哪個方向上尋索這些理由。在此有一種特殊的強制力(constraint)尤為重要:即人們相互建構出的社會結構,反過來對人施加的強制力。當人們賦予結構一個「此在(existence)」、一個外於並超越於 (相互建構起這些結構的) 個人的對象性時,人們就在無意間闡明了這種強制力。時下盛行的字詞和概念建構(forming words and concepts),助長了在反思時對社會結構進行物化和去人化的傾向,這種傾向在另一方面又引向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的形上學」。p.9

在世界的物理學-化學方面,這種從巫術-形上學思想(magical and metaphysical thinking)到科學思想的過渡很大程度上是立基於非自主的(heteronomous)、素樸地(naively)以自我為中心的解釋模型(explanatory models)之退卻(fading away),以及透過思考和語言的其他模型對原有模型的解釋功能之接管。p.10

社會的思想和言說機器(social apparatus for thinking and speaking)在為我們克服這些思想和溝通任務的時候,能供我們使用的要麼是各種素樸地以自我為中心的、因而即神話-巫術的模型(在闡明人們自身同他人建構起的形態時,經常將自身或自身所屬的群體完全排除在外的傾向,乃是素樸的自我中心論可能採取的多種形象之一。p.11),不然就是自然科學的模型(思想的科學化使我們正確嚴格地區分開無生命自然界中的諸般關聯與人類-社會中的諸般關聯)。p.10

社會學的任務不只是研究並闡明特定的必然性(compelling forces),即人們在特定的、經驗上可觀察的社會和群體中,或者普遍而言在社會中感受到的必然性。它還要解開思想和語言在闡明這類必然性的時候對非自主範型的依附(their links with earlier heteronomous models),還要漸漸發展出另一套替代根據巫術-神話或自然科學的想法而標示出自身的字詞和概念建構。p.11

社會強制力僅是眾多強制力中的一種,是人們對彼此也對自身所施行的一種強制力;即便在一定的程度上將此謹記在心,人們在言說和思考中仍然難以抗拒字詞和概念建構的社會壓力,好像這些強制力是從外於人的「物」施加在人身上的,如同在自然物中的事例一樣。p.13… 這並不是說人們現在在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時,已經不需要這種字詞和概念建構了。…。人們是使用現在的語言和知識資源,才對人們建構出的網路,或所謂社會形態,有更深的理解的。p.14

這種重新定位(社會言說與思想的重新定位)依賴於許多人在同一個方向上努力,而且它最終是依賴於全體社會的發展進程,依賴於人類交織體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p.16

足以解釋施予人身上的種種強制力及人們惶然不安的,絕非什麼科技的「物自身」,而總是人類在社會組織中對科技的運用與設置。…。危險並不存在於自然科學與科技的進步之中,而是在人們對這些研究成果與科技發明的利用之中,而人們交織出來的相互依賴性所造成的壓力,以及隨此這種相互依賴性而來的各種瓜分權力機會之鬥爭,決定了這些成果與發明如何被利用。p.19

國家社會主義的神話在我們這一時代中,正是這類解釋社會困苦和騷動不安的一個例子,…。在此,社會中很大程度上無法理解的痛苦和恐懼所造成的騷動不安,也釋放自身於幻想的解釋中,這解釋將社會上的弱勢少數看作是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和罪人…。對物理-科技層面問題(physical and technical matters)的高度實在論的、以事實為導向的克服方式,是和用幻想來解決社會問題同時並存的,人們對社會問題要麼不願、或者沒有能力以事實為導向以解釋並克服他們。p.22

許多意識形態分析所特有的貧乏性,在相當程度上是下列傾向所造成:傾向將意識形態都看作根本上是「理性的」、符合於實際集體利益的一個思想建構,並忽略意識形態所擔負的情意成分和幻想成分、意識形態所具有的自我中心式、種族中心式的不真實性,反倒將它們看作是一個最為「理性」的核心在披上了一件經過算計的外後所表達的內容。p.24

在社會學中必須以系統性研究來處理的社會交織化過程,有一個特別的動力模式。在這個平面上存在的並非是相互依賴的個人,而是相互依賴的群體,而這些群體是由彼此建構出特殊形態的人類以民族國家的方式所組織起來的。…在人們的自我經驗中,第一人稱的單位不只是單數,而且還是複數,即不只是「我」,而且「我們」也是完全自主的單位。p.25

…光是指出對方,指出對手的存在以及他們「虛假的社會系統」,他們「危險的民族信念」,就足以解釋自身受威脅的事實,足以解釋自身不斷擴張權力位勢的努力。人們仍然無法將自己以及自身對此的投入看作是形態中一個整體的組成部分,正是這個形態的內在動力模式才迫使他們作出這樣的努力。p.26。…。人們在一個典範形式中再度看到,一方面對物理的-科技問題的克服極度貼近實在(we find a highly realistic mastery of the physico-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existing),而另一方面對人-社會-之間問題(interpersonal, social, problems)之處理則極度充滿幻想,兩者是同時並存的。P.27

我們在人類知識的地圖上要處理的仍是一個更加未被研究的地區,是一個空白的表面。…。而今日其中某些人也和以前一樣,爭辯道,人類對人類的科學研究是不可能的。人們在這種孤立無援中,對他們彼此建構出來的人類交織體之動力模式,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理解,便將失控地從較小規模的自我摧毀(self-destruction)漂流到較大規模的自我摧毀,從一種意義之掏空(meaninglessness)漂流到另一種意義之掏空。p.28

-------
社會學 強調
1. 關係
2. 歷史
3. 非理性 (理性是近代的發展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cappella 的頭像
    acappella

    acappella 的部落格

    acapp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